枯水,中国湖泊的慢性自杀

    鄱阳湖干涸、漓江部分断流、青海湖缩减......2007年,中国湖泊的命运令人揪心。
  
  如果说洪水是突发的疾病,那么枯水则是一种慢性病。慢性病往往得不到重视,但是一旦造成生态缺水后果就不堪设想,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可怕的是,人们对湖泊水域的算计还在继续。
  
 
   
  洪水是湖泊反击的开始,干涸则是湖泊报复性的慢性自杀。
  
  2007年岁末,长江陷入130年来难遇的低水位,而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曾经碧波千里的浩瀚水面消失了。
  
  鄱阳湖,南宽北窄,像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据统计,鄱阳湖大旱,河畔的城市有上1000万人受到了危机。
  
  2007712,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介绍,我国湖泊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十分突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长江、鄱阳湖的水位也持续下降,达到历史新低。
  
  追溯中国湖泊干旱问题,记者在鄱阳湖及其周边城市调查,发现除去全球变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相形之下,人为的灾害才是真正可怕的,而鄱阳湖只是中国湖泊的一个缩影。
  
  围湖堵河
  
  湖口县位于鄱阳湖的上游。20071230这一天,66岁的老渔民张厚德正缝着手里的渔网。这个祖辈六代人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感慨,“打渔这份曾经看来荣耀的活儿,不再管用。他介绍,往年大鱼一天能捕上千斤,2007,因为湖干了,鱼少了,收入捉襟见肘,“明年也不知道到哪儿谋生
  
  2007,他就多次经历了一网下去上来只有几条鱼苗的情况。以前,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幸运的时候,一网能够捞上千斤鱼,几乎是现在一年的收入。
  
  每年的打鱼旺季是八九月,而很多渔民在八月就收网了。张厚德认为,收网的原因是打鱼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一天的开支。而现在,越发没鱼可捕了。很多渔民准备另谋他业。
  
  记者在走访鄱阳湖周边县时,多位渔政分局局长认为,围堰堑湖是一大原因,鄱阳湖一块块被瓜分干了。
  
  鄱阳湖水域非法围湖堵河不断发生,一些地方形成了一股风潮。一些农民利用旱季湖底裸露时机,在鄱阳湖湖底筑起15高的围堰,围堵圈占河湖水域,枯水期湖水逐渐退却后,围堰者就坐收渔利
  
  有的20多公里长、二至五米高的围堰,圈占了近五千亩水域。这种情况在2006年底尤为甚。
  
  有关水产科研人员也指出,这是违规的瓮中捉鳖。围湖堵河是对鄱阳湖野生渔业资源的一种野蛮掠夺,破坏了野生鱼类的正常洄游繁衍和鄱阳湖候鸟的食物源。
  
  余干县渔政管理分局局长张继林认为,采砂对鱼的生存带来了很大影响,吸砂王把整个河床都破坏了,微生物中的螺蛳、小蚌这些鱼类的美味全被吸干净。加之这个场所遭到破坏,鱼类根本没地方产卵。
  
  当地渔政人员介绍,功率达几千马力的大型采砂船,一次作业就可将水深30、半径60范围内的砂石吸个精光,形成100宽的大坑,几百只砂船在鄱阳湖上穿梭往来,马达声日夜响个不停。
  
  江西省鄱阳县渔政分局局长王兴干也认为,无序采砂,对鱼的成长环境破坏确实很大。
  
  江西省渔政局局长钱新娥说,“近年来,无序、过度地挖砂正在使鄱阳湖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
  
  鱼少了,湖边竟出现了人鸟争食的尴尬。当渔民为生计疯狂捕捞仅剩下的鱼苗时,岸边的候鸟也无食可觅。记者在鄱阳湖湖边看到,大量湖边湿地已完全干涸,甚至干裂变硬。在一些湖边布满了迷魂阵”――这种专门捕鱼的工具,只要进入,鱼苗也无法逃脱。
  
  随着小鱼的消失,候鸟提前断粮
  
  鄱阳湖的低水位已让候鸟食物减少,而非法偷猎则直接危及候鸟生存。
  
  湖面草洲滩上密布着捕鸟天网。捕鸟天网最多时达上百张。滩涂上也撒满充作诱饵毒杀候鸟的有毒小鱼,很多小鸟被毒死后散布滩涂。
  
  鱼没了,候鸟没了,湿地的生态食物链将被打断。不出几年,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将会没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位管理人员担忧。
  
 
 种杨风波
  
  一场种杨风波直捣鱼、鸟的家园。风波席卷鄱阳湖区12个县市中的11,达到19.83万亩。
  
  鄱阳湖区的11县市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鄱阳湖湿地大量种植速生杨。湿地速生杨树疯长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可是,种杨后果很快凸显出来。沿湖湿地上有着连绵不断的杨树林,“杨树增多,鸟类明显减少
  
  其时,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专家指出大量种植杨树能改变湿地性质,使湿地旱化,并且对候鸟安全迁徙不利。
  
  可湖区一些县市对造林商的招商引资兴趣浓厚,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一直在发出反对的声音,该局20046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就此上报,省林业厅等部门为此专门下函到当地政府,严禁在鄱阳湖吴淞高程18以下种植杨树。
  
  2005年的时候,各地基本停止了种植杨树,但到了2006年又开始反弹。
  
 
 无序采砂
  
  20071229,记者在湖口石钟山段看到一只只吊砂船、采砂船、运砂船,这些船只拥塞长江江面,有些船只甚至侵入了长江主航道。在湖口县码头位于石钟山景区的山崖下可以看到,江面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
  
  永修到湖口水道,难以数计的挖砂船穿梭而过。曾经碧波万顷的鄱阳湖被搅成了一锅粥。记者多次路过湖口水道,随处可见百舸争流的挖砂场景。
  
  鄱阳湖无序采砂和监管成为鄱阳湖资源环境的一大顽症
  
  鄱阳湖渔政管理人员分析说:“挖砂船一般先要掀掉鄱阳湖水底一层肥沃的淤泥,再挖掘露出的砂石。这层肥沃的淤泥正是水底微生物包括鱼类主要饵料的繁殖场所。挖砂加重了鄱阳湖水底的沙漠化
  
  有关专家指出,无序的挖砂,必然引起河势的变化,进一步引起水位的降低及其他水文情势的改变,并可能破坏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平衡,对河道的航运功能、取水功能、水利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等都将产生影响。
  
  1998年开始至2003,有关部门开始规划治理鄱阳湖,情况有所控制,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无序的状况。
  
 
 多年后消失?
  
  生态链的缺损最后影响到链条的最高端――人类。鄱阳湖大旱,千万人受到危机。
  
  长江中上游来水偏少,也是导致鄱阳湖大旱的另外一个重大因素。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影认为,“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一旦长江水位降低,与湖面形成落差之后,湖内的水就直接流到长江里去了。
  
  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谭晦如表示,鄱阳湖的植被分成湿地植被和水生植被。按照湖区的演替规律,湿地会逐渐下沉,湖泊面积会逐渐变大,水生植被会越来越占优势。但同时,由于上游泥沙会逐渐堆积,湿地沉降的速度如果慢于泥沙淤积的速度,湖泊面积就会相应减少,如没有人为干预,很多年后,鄱阳湖将自然消失。
  
  如果说采砂是湖泊受到影响的重大原因之一,那么生态链的平衡发展,更不可忽视。江西湿地管理中心陈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然灾害面前,人为灾害才是最可怕的,需要合力来保护这条生态链。保护这条生态链,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宫正也认为,生态链的生存环境是湖泊干旱的一面镜子,生态链保护好了,中国的湖泊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的生态环境都保护好了,在中国所有湖泊中,将具有最好价值的标本意义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05-04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