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文化博大、丰富、悠久。我国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以及佛家提出“佛性”为万物之本源的理论,都包含了朴素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文化思想。
环境文化涵盖了环境宣传教育的所有内容,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将使全民环境教育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主题更鲜明、实效更明显。
基层环保部门要重视环境文化建设,要将其作为一种理念,提升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培育环保精神;作为一种导向,促进公众参与。
基层环保部门的环境文化建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开展,从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环境文化体系,具体说要做到“一个突出,两个遵循,三个注重”。
“一个突出”,就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理念写入报告,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基层的环境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明确建设思路,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宣传教育,逐步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文明观。
“两个遵循”。一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种文化形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其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环境文化建设也要立足长远,循序渐进,逐步夯实环境文化基础,沉淀环境文化精髓,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环境文化建设体系。
二是以点代面的原则,环境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的特点决定了基层的环境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点代面的原则,我们也必须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为切入点,精心谋划,精雕细刻,形成特色,做到以点代面。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在有形环境文化形态上做文章。宣传环境新闻,组织书法、绘画、摄影、广告活动等对于基层环保部门来说做起来相对容易,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基层的环境文化要在这些有形的环境文化形态上做文章。
二是注重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上求创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建设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提升,现代科技手段对拓展环境文化表现形式,提高环境文化的感召力,增强环境文化表现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三是注重在借助社会力量上见实效。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环境文化的沉积必须吸收社会文化界方方面面人士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可以成立环保书法、绘画协会等社团,广泛吸收社会文化各界人士参与,从而形成以环境宣教部门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境文化建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