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浓雾让边城乌鲁木齐成为“雾都”。漫天的浓雾伴随着空气中刺鼻的烟尘气味让人们呼吸都感觉困难;气象部门接连发出的“天气预警”让市民们应接不暇;各大医院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有增无减……
![]() |
2009年1月7日,一名乌鲁木齐市民在雾中骑车前行。 |
![]() |
2009年1月7日,乌鲁木齐市区被大雾笼罩。当日,乌鲁木齐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乌鲁木齐部分地区能见度在200米至500米之间,对交通、环境等方面影响较大,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2009年1月6日,乌鲁木齐气象台曾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
千米超厚“黑锅盖”挑战乌鲁木齐市民呼吸权
自元旦起,乌鲁木齐市民王先生的手机上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气象部门发出的“大雾黄色预警”,提醒市民在持续出现的能见度200米的浓雾天气要减少出行,出行时要佩戴口罩,车辆要开启雾灯……
事实上,进入2008-2009年冬季采暖季以来,边城乌鲁木齐市的大气就一直没有摆脱“污染”状况,2009年新年伊始,从1月1日开始至今,乌鲁木齐市区上空的可吸入颗粒数就不断攀升,空气污染指数在138-500之间摆动,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也在轻度污染直至重污染间不断徘徊。
“现在大中午出门都看不到太阳,到处都烟雾蒙蒙的,让人憋气得很。”梁大妈虽然带着厚厚的棉布口罩,仍然咳个不停。
乌鲁木齐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窦新英说,连日的大雾天气形成是由于地面温度保持了一段恒温状况,一直徘徊在-10℃到-19℃之间,没有强冷空气的入侵,也没有下雪,造成空气中浮尘增加,逆温层加厚至千米左右,而乌鲁木齐这种锅盖形的地势又不宜空气流动,所以造成了连日大雾天气。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不断被呼吸道疾病患者打断的孙思庆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他说,入冬以来,医院呼吸道疾病的门诊量比平常增加了三成多,平均每天多达百人以上,除了新疆冬天的干冷气候之外,空气污染严重也是导致呼吸道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他提醒乌鲁木齐市民出行时要尽量佩戴口罩,以预防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的损伤。
在新疆门户网站天山网上,署名“侯艺”的网民说,生活在乌鲁木齐的市民都知道,一到冬天就感觉头上顶了个“黑锅盖”,唯有期待老天下点雪,才能享受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一名匿名网友更是不客气地说:“我认为乌鲁木齐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和当地政府的政绩挂钩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 |
2008年12月29日下午,在乌鲁木齐西大桥附近大雾笼罩,过往行人戴上了口罩。 |
![]() |
阴霾笼罩的乌鲁木齐市区(2007年12月13日摄)。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直被阴霾笼罩,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城市空气污染有所加剧。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
![]() |
阴霾笼罩的乌鲁木齐市区(2007年12月13日摄)。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直被阴霾笼罩,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城市空气污染有所加剧。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
煤烟型污染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远超环境容量
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全国省会城市中空气状况连日“垫底”,使得曾经的“优美牧场”乌鲁木齐市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是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同时,这里也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冬季煤烟型污染城市。特殊的地形和气象因素制约,每年冬季采暖期长达半年之久的乌鲁木齐深受大气污染危害,煤烟、扬尘、粉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成了乌鲁木齐人的“心头之患”。由于冬季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整体污染严重,乌鲁木齐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
乌鲁木齐市副市长李宏斌说,自然地形和气候、气象的不利因素是造成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三面环山的乌鲁木齐冬季逆温、静风现象出现频率最高,冬季的逆温层平均厚度约860米,最厚时达1200米,这厚厚的逆温层就像一个大黑锅盖罩在乌鲁木齐市上空,使冬季乌鲁木齐空气中聚集的污染物不易扩散。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在去年末成为乌鲁木齐市的首席环境顾问。他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的环境专家组成的专项课题组在一年多的专项研究后,首次定量筛选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排放及浓度贡献的主要污染源。
专家们认为,除三面环山的锅底地形之外,能源结构不合理,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总消耗量过大的特点,导致了乌鲁木齐冬季采暖期污染物超标严重,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空气质量差别较大,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超标严重。这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城市的特点。
据了解,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乌鲁木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加,能源消耗量也快速增长。2008年,乌鲁木齐市的GDP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是2001年的3倍多。与此同时,原煤消耗量突破1400万吨,比2001年增加了1倍,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也都增长了近1倍。目前已知的2007年乌鲁木齐市二氧化硫和烟尘的统计排放量已经分别达到13.49万吨和6.3万吨,远远超过了分别为6.7万吨和4万吨的环境容量。
此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截至目前,常住人口仅有200多万的乌鲁木齐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4万辆,其中仅2006-2008年新增机动车就有8.5万辆,而且目前仍在以每天落户百余辆的速度在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年增长率约为15%,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建成区,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浓度贡献率分别达到40.1%和94.1%。
![]() |
阴霾笼罩的乌鲁木齐市光明路(2007年12月13日摄)。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直被阴霾笼罩,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城市空气污染有所加剧。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
![]() |
2007年12月13日,两位市民穿过乌鲁木齐市河南路。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直被阴霾笼罩,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城市空气污染有所加剧。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
增强环境监测 借助清洁能源“出气”
其实,自1998年以来,乌鲁木齐开始实施“蓝天工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并把防治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2004年乌鲁木齐市还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依法严惩排放大户。据统计,最近五年来,乌鲁木齐市每年投入超过20亿元的资金实施环境综合治理,使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没有随着燃煤使用量的增加而进一步恶化。
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友说,刚刚过去的2008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1天,占全年天数的71.3%,比上年增加了9天。也就是说,去年,生活在边城乌鲁木齐的市民,又比以往多了9天的好天气。
但这一数字还说明了一个事实,去年,乌鲁木齐市民还有将近1/3的时间生活在空气质量为三级以上污染的城市中,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
李宏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加快改善乌鲁木齐的环境状况,2008年,新疆调整成立了由自治区领导任组长和组员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部署各项治理工作。国家环保部也成立了由周建副部长任组长的“支持新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就乌鲁木齐市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总体规划,并拟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纳入重点污染治理工程之中,给予优惠政策和治理资金。
乌鲁木齐市也在现有的三个大气自动监测点的基础上,投入千万元新建了三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6个空气监测站全部投入使用后,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乌鲁木齐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此外,投入800万元购买的环境应急监测和防护设备也已全部到位,提高了当地的环境应急能力。
在全面减排的同时,乌鲁木齐市还开始逐步调整优化城市现有能源结构,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将原煤所占比例由目前的超过70%降低到48%左右,将天然气所占比例由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20%以上,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电网的输配供电能力,推广建筑用电采暖。
与此同时,风力资源丰富的乌鲁木齐还准备扩大风力发电规模,提高风电的上网供电比例,实施太阳能大面积集热工程、沼气和地热采暖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试点工作,力争到2020年,使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使得大气污染物实现“排放减量化、终端利用化、污染最小化”,让市民呼吸上清新空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