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为何舍得花大钱治污? 四川大邑治水5年效果明显

  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获悉,近年来大邑县的两河(出江河和斜江河)从常年劣Ⅴ类水质提升到全年10个月Ⅲ类水质标准,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为整个成都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大邑县的做法尤其对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小城市,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效改善河流水质方面提供了借鉴。

  作为成都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4个极重灾区之一的大邑县,在经历了地震的重创之后,这里的山水会依旧健康美丽吗?两河目前还面临哪些问题?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两河进行了有效整治?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最近奔赴大邑,实地查看了当地两河综合整治情况。

  两河惨状曾令人触目惊心

  走在大邑县的斜江河河畔,呼呼的北风扑面而来,在天寒地冻的天气中,记者却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清澈见底的河流在风中流淌,河岸大片的河滩泛着深浅不一的绿意。河岸边,白鹭或是三三两两的戏水,或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与水天一线,不时还能看到一两头水牛悠然自得地甩着尾巴觅食。

  同行的大邑县环保局副局长任向琼告诉记者,发源于西岭雪山,流经大邑县境内,总长约100公里的出江河和斜江河流域,养育着51万大邑百姓,百姓生产、生活与这两条河息息相关,是大邑人民的“母亲河”。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大大小小200多家煤炭、焦炭企业盘踞在大邑的两河流域,手工洗煤业让曾经清澈的出江河和斜江河,在10年间就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纳污河。汩汩流淌的黑水让大邑的百姓痛心疾首,那段时间,当地百姓时常通过各种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河流的污染情况。

  当时,大邑环保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整治两河,仅靠环保局做得到吗?能做得好吗?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花钱整治河流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当时全县税收仅为1.7个亿的贫困县?

  “河流不只是我们的,我们没有理由透支母亲河的生命,更不能把一条纳污河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再不整治,真的就没有时间了。”回忆起往事,任向琼并不轻松。

  几天后,一张名为“流泪的母亲河”的内参视频送到了县委?p县人大、县政府?p县政协主要负责人的手中。在观看过程中,大家一次次地被环保局拍摄制作的这张光碟中所展示的场景所震撼。资料显示,在水质常年为劣Ⅴ类、面积为60公里的斜江河,仅工矿企业就有56个污染源,一个个硕大的排污口汩汩的往外冒着黑水,其中主要是煤炭、焦炭、造纸等高污染行业,同时还有12个乡(镇)向河内排放生活垃圾,此外,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已经让斜江河奄奄一息。

  同样,出江河当时的情况也令人不容乐观。

  标本兼治母亲河水质明显改善

  2004年1月10日,大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由陈昌泰等44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治理斜江河、出江河污染问题的议案”引起大会主席团的高度重视,列入此次大会议程,县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关于治理斜江河、出江河污染问题的决议》。由此,一项由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人大常委会监督、人民政府实施的两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时隔几日,一块写有“大邑县斜江河、出江河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匾悄然挂在了县环保局的大门口,这个由县长任组长,环保、水利、卫生、环卫等10多个部门和乡镇为成员的县两河整治领导小组成立后就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两河整治中。

  大邑县两河办主任牟忠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县环保局就针对斜江河及出江河流域的污染病因“对症下药”,关停煤炭、焦炭及手工洗煤类行业。

  对于产煤大县大邑来说,在当时,这些举措对全县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冲击。对于这些行业从业者的利益,大邑县在两河整治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尽量将这些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从2004年,大邑县又依次对石材加工、火电、造纸等行业限期治理,加快原有企业的治污速度,为了保证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县环保局还协调电力部门,确保这些企业的用电,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对于那些确实无力治理且不能达标的企业,除了关停外,还积极为这些企业转型提供帮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腾笼换鸟”。历经3年多努力,两河整治初见成效。斜江河和出江河重现清澈,实现了从劣Ⅴ类水质到Ⅲ类水质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大邑县加大打捞河道垃圾的力度,除对沿河城镇生活垃圾全部袋装、严禁进入两河外,还采用多种措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同时大邑县还对两河流域实施了区域限批,对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对新建项目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项目严格实施“一票否决”。

  在经济利益面前,大邑人选择了环境为大。据了解,从2003年~2008年的5年间,全县投入治水资金高达10多亿元,这对经济欠发达的大邑县来说,确实需要勇气和魄力。目前大邑县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已经实现了对重点企业源的点状治污发展到沿河段治污的线状治污再到全面治污,大邑人用扎实的做法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赞誉。

  给河流减负继续提升水质

  家住晋原镇盐店村的村民李大爷告诉记者,几年前,斜江河的水呈褐黑色,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一股恶臭,河里的鱼都死光了。每到洪水退后,河岸的枝桠上就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和垃圾。随着两河的整治,现在清凉的河水让他开心不已,每天都想在河边走走。

  任向琼表示,大邑县的母亲河由清变浊再变清,显然不是一个“人人受益,无人受损”的过程,相反是一个触及到广泛的经济利益与利益调整的博弈过程。所幸的是,环保在这场博弈中胜出,今天的大邑,由于再次拥有了清澈的河水和优美的环境,不仅让大邑的生态旅游重获新生,还让老百姓的房屋价值也翻了数倍,实实在在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这是环境与经济的博弈中,环保胜出所带来的高附加值。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这一举措受到了国内外的充分肯定。这个重大决策也让近几年在两河整治中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中的大邑人看到了新的希望,更坚定了他们在两河整治中进行更多的尝试与创新的决心。

  2009年伊始,大邑人又提出了继续保持河流的稳定达标,并将继续把Ⅲ类水质提升到Ⅱ类标准。牟忠告诉记者,目前大邑正在全县规模化养殖中推广成都市引进的生物床养殖技术的废水零排放先进技术,将为河流继续“减负”,全面改善农村环境。

  从大邑两河的整治过程中,记者顿悟了大邑的城市精神――“据大道之本初,拥和谐之国意,报自然之?殴妗钡恼孚校?这与“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人文理念共同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至高境界。铁腕治污后的大邑县改变的不仅仅是河流,日益优化的环境终将给大邑县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改变。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在经历了地震的阵痛后,山水会以更加美丽、健康的形象呈现,微笑的母亲河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02-02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