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长江论坛20日发表“长江口保护与治理――上海宣言”,倡议科学分析长江及长江口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承载能力,切实加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研究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区域联动机制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推进全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上海宣言”认为,长江作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多年来,长江口的防洪减灾、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河势控制、水污染防治、航道治理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防洪保安体系基本形成,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水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深水航道整治初见成效。
但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口北支逐步淤浅萎缩,南支航道水深不足,制约着江海联运能力。长江口污染物通量有上升趋势,北支咸潮倒灌、南支咸潮上溯及近岸水域水质污染呈加剧态势,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这一“上海宣言”倡议,科学分析长江及长江口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承载能力,正确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切实加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长江口的综合治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稳定河口河势,加快深水航道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湿地;坚持流域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海陆联动发展,研究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区域联动机制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推进全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
据了解,2005年建立的长江论坛,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27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通过构筑多层次对话平台,共同探讨长江治理、开发、保护领域中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措施。此次长江论坛以“长江?河口?城市”为主题,设立了河口治理与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城市水安全、流域综合管理等多个分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