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水资源短缺呼唤水务体制改革

2001年,毕节地区总用水量为8.1438亿立方米,到2007年,增加到11.4522亿立方米。

2001年到2007年的各种用水指标相比,毕节地区的总用水量和各行业用水总量增幅较大。

数据显示,从2001年以来,全区亩均占有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增加了165.43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比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总用水量增加了3.308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增加了0.855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增加了1.8207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增加了0.0944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增加了0.4733亿立方米,人均年综合用水水平提高了38.3立方米。

然而,人均占有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和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却减少了111.65立方米、288立方米和408.83立方米。

从以上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该地区不断上马的火电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表现得最为明显。

据了解,近年来,区内已建成投产的纳雍、金沙、黔西和大方火电厂,总装机容量为710万千瓦,需冷却循环用水1.55亿立方米。

从近期主要用水行业需水量预测,全区火电工业用水量,在现有的基础上,还要增加0.76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量需增加16.94亿立方米;农村人畜饮水到2012年将新增取水约1亿立方米;煤矿开采用水量共需0.6亿立方米;煤化工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用水0.3亿立方米;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以毕节市的发展规划为例,到2015年发展到60万人,需增水1.15亿立方米,到2025年发展到100万人,需增水2.51亿立方米。

由此可见,随着毕节试验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至少是过去用水总量的3倍,将净增21亿立方米,使年用水总量达到32亿立方米以上,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24%以上。

2008年,毕节地区水利工程年供水量为5.4亿立方米,而现有的水利设施的供水能力,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供水的需求。因此,水的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从毕节地区目前面临的几种缺水类型来看,主要是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

因此,当前除了要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外,还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体制性障碍,提高管理水平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毕节地区水利局副局长王红说。

有专家认为,毕节地区除工程性缺水外,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等问题,近年来日显突出,就其本质而论,都是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所致。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因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和节约保护在管理、调控等方面柔软,缺乏有效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管理,难以解决因竞争性利用导致无序争相用水、因掠夺性开发而只顾眼前利益造成对水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因粗放使用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和水质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随着毕节试验区工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对此,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科学管理,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水的管理体制分割,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水资源生产能力的因素,加上缺少市场调节机制、产权制度不明晰、水价偏低等,导致水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甚至浪费和污染。

为此,毕节地区水利局副局长王红认为,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以及循环经济等理念出发,加强水资源和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势在必行。

有专家分析认为,当前水利改革的难点是体制问题,因此,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和体制性障碍,必须加快涉水事务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据了解,毕节地委、行署根据近年来水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问题,提出,要找准束缚发展的机制障碍,大力推进行政体制、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力争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组织创新、制度建设多方面取得突破。

王红认为,水利改革涉及到从水源到供水到用水到污水处理回用等各涉水环节,涉及各部门、各阶层对水的管理职能和用水需求多。因此,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必须突破就水论水的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思路,必须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由此,专家一直认为,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当前,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行以供水为龙头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城镇供水是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镇供水为龙头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可缓解供水压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以水利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毕节地区正在对此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计划用水方面,水利部门可以根据水量、水质情况制定合理的供水方案,即根据水量的不同确定水库向水厂提供原水的调度方案,通过对用水结构的分析,确定供水方案,下达用水计划,合理分配供水、灌溉以及发电用水量。灌溉有季节性,因此,在灌溉季节可以通过对城镇用水进行科学控制,既保证灌期用水需求,同时也能保证城镇用水。

在节约用水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科学制定合理的水价格,解决长期以来水库管理单位原水价偏低,对工程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问题。通过建立节约用水的长效机制,大力宣传节水政策,运用“用水审计”制度,督促供水公司、用水户、用水企业节约用水,并通过取水制度取得的用水量和用水去向进行审查和监督,对采取的节水措施进行评估和监管。

与此同时,还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综合利用经济杠杆对供水成本重新核算,研究制定水费使用办法,并在水价中体现鼓励节水原则,制定多部制供水价格,采用季节差价、累计加价、基本水费制等,使水价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督促用水户安装计量实施,对工矿企业和用水大户开展水平衡测试并下达计划指标,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05-06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