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仪征官员举报污染3年 感慨“拳头遇上棉花”(图)


侯宜中手拿规划图。从2006年起,他以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身份,举报扬州化工园区污染问题。记者 吴伟 摄
  - 人物简介

  侯宜中

  1950年生,1970年入伍当兵四年多,1975年复员后在工厂工作10年。以后历任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仪征经济开发区负责人等职。2003年调任仪征市人大财经委主任,2005年到仪征市环保局任党组书记,2007年退居二线。

  自2006年9月起,他以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身份,开始举报扬州化工园污染问题。至今3年已举报19次,收效甚微。

  侯宜中感觉胸中憋屈。

  当他站在窗口,闻着那股难闻的化工废气时,还感到耻辱。

  遇有西南风和雾天,嗅着同样气味的数万仪征市民,骂骂咧咧,其中包括“问候”曾任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侯宜中。

  可他管不了。气味源头是离市区西边两公里的扬州化工园区,超越了仪征的管辖能力。

  侯宜中决定“夯怂”,“别人都不上,逼我上”。3年,他一封接一封地向上级写举报信。

  “夯”在仪征方言中,有愣头青之意。

  自称和爷爷般“仗义”

  听说扬州农药化工集团要在仪征建设新厂区,侯宜中当场反对

  “我这脾气是家族遗传”。59岁的侯宜中头发花白,说话中气足,行为举止与江南的秀气不搭调,干脆,不拘小节。

  在老一辈仪征人中,侯贯的名字家喻户晓,上世纪50年代担任过仪征副县长,“耿直、刚烈”。他是侯宜中的爷爷。

  从4岁到20岁,他在爷爷身边长大,直至去湖北当兵。

  侯宜中自称和爷爷一般“仗义”。

  他跟化工废气较劲,始于2002年。

  仪征市一次产业调整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当地发展氯碱、氯苯、农药化工,江苏扬州农药化工集团要利用仪征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建设新厂区。

  侯宜中时任仪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当场反对:“凭什么把扬州的污染企业转移到仪征来?地点又离主城区太近,绝对不能同意。”

  江苏扬州农药化工集团(以下简称“扬农”),总部位于扬州市区南郊,主要生产农药、氯碱、精细化工产品,其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目前是国家重点农药生产骨干企业,上市公司,扬州的税利大户。

  但企业在扬州市民中口碑不佳,其工业废气排放屡屡引发厂区附近民众抗议。

  包志高,扬州市环保局规划处处长,1991年曾作为环境监测员,“去扬农取样,得捂着鼻子进”。此后,虽经生产工艺改进,气味有所减轻,仍难免扰民。

  2002年,扬州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并酝酿将扬农等化工企业“退城入园”。与之配套,扬州获江苏省批准,在城东南建设2.3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

  但此位置恰恰处在城市上风口。按规划要求,当沿长江一线迁址建设。

  扬州有江都和仪征两处可选。江都虽位于扬州下游,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源头。仪征是扬州上游,化工园区排水经扬州后,会有段过滤再注入江都。

  扬州遂决定,将化工园迁至其下属的仪征市城区以西,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后来规划面积扩大到约60平方公里)。

  在由扬州市环保局提供的化工园区资料中,迁址的论证过程被寥寥几笔带过。
  “阴差阳错”主政环保

  在人大工作时,他质询环保局长废气扰民问题,一年后他被调任环保局党组书记

  侯宜中的反对,没有奏效。

  2003年,扬农集团下属两家企业优士化学、瑞祥化工进园施工。

  随后,仪征撤销了经济开发区,在原土地规划范围内设立扬州化工园区。

  化工园“一把手”之职,是时任仪征市委书记的卜宇。2005年,扬州向“联合国人居奖”发起挑战。翌年1月,卜宇兼任扬州市副市长,化工园的领导规格进一步提升。

  在行政上,化工园对扬州直接负责。仪征市环保局没有化工项目的审批权,只有属地行政执法权,以及项目环评初审权。

  园区财政收入实行“811”分成。“8”归化工园偿还债务及自身发展,两个“1”分别归扬州和仪征。

  因经济开发区撤销,侯宜中于2003年改任仪征市人大财经委主任。

  次年,在市人大常委会上,针对扬农排放的恶臭废气扰民现象,侯宜中直接质询了当时的环保局局长。

  “可能我说得太多了。”

  2004年12月,仪征市提出将侯宜中调任环保局当党组书记。

  人大任期未满,他不太想走。那时,侯宜中54岁,按惯例,在政府,正科级干部到56岁就退居二线,在人大可放宽到58岁。

  许多人劝他,此处不留你,待着也难受。

  2005年,侯宜中走马上任仪征市环保局“一把手”。他从一位“挑刺者”,成了环境的管理者。
  无奈“先上船后补票”

  化工园比仪征市要高半级,仪征市环保局只能罚罚款,很多未批先建项目就补办手续了

  恶臭气味,并没有随着侯宜中的上任而消散。

  今年4月底的一个夜晚,严庆云在梦中醒来,一阵恶心,透不过气。

  他抓起电话拨通110投诉,“我不希望你解决,但一定要备案。曾有人给你打电话,他半夜被气味憋醒了,立此存照。”

  严庆云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仪征委员会原副主委,已退休在家,住在离化工园直线3公里的扬子公园边。

  他在阳台伸出的晾衣杆上,专门挂了个破布条制的简易风向标。

  只要是西南风、高气压,他就立马分别给两个孩子家打电话,通知赶紧关窗。

  在这种气象条件下,“投诉电话不是一般的多”,仪征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队长于冰说。

  他们会通知企业,但工艺改造也不是三天两夜能完成。环保局只有在电话、网络上,做一些普通民众看来太过“温吞水”的回复。

  “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管不住。”市区一间复印店老板朱平说。

  侯宜中体会到了环保局的尴尬处境。

  化工园比仪征市还要高半级,是扬州市的“台柱子”,仪征市环保局是下级单位,只有项目初审权,决定权在扬州,所谓的环保属地管理只能罚罚款,对这些企业来说根本是九牛一毛。

  在他看来,“罚完了款,也就是默认可以补办手续了,很多未批先建的项目就这样‘先上船后补票’。”

  “我得对他们负责”

  侯宜中了解的情况是,化工园废气污染物中包含致癌物

  “扰民气体主要是优士化学排放的贲亭酸甲酯和异戊烯醇”,仪征市环保局环监大队队长于冰解释。

  这两种化合物是农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目前国家没有排放控制指标,我也不清楚它们在医学上的毒理反应。”

  而侯宜中了解的情况是,化工园废气污染物中包含四氯化碳等致癌物。

  不断有化工园附近的居民称,长期吸入化工园的废气导致了其亲朋好友的肺癌、呼吸道疾病。

  老干部们从仪征市人民医院和仪化公司医院病案室,分别拿到了两组数据。

  以2005年为间隔,化工园投产前三年和后三年相比: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平均人数上升39.3%,恶性肿瘤平均住院人数上升64.8%,其中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平均住院人数上升73%。

  侯宜中坦陈,这组数据仅供参考,替代不了严格的毒理学调查,“不能说化工厂废气必然导致本地肺癌患者数量上升”。

  “但我得对他们负责。”他看了一眼客厅里1岁大的孙子。

  受废气影响的,不仅是市民的健康。用侯宜中的话说,还“严重影响仪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

  仪征城西的“镜湖花园”建于2002年,是当时环境最美的商品楼盘。开盘时,创当时仪征最高价1600元/平米,一度升值到2000元以上。

  现在,2000元都卖不上去。此处距化工园直线距离2公里左右,遇有不良气象条件,化工废气臭味令人窒息。

  “镜湖花园”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小区只有大约60%的入住率。

  自“镜湖花园”向东200米,是拥有5000多名师生的仪征中学。

  端午假期最后一天,高三照常开课,一位教师说:“我们激励学生,就说‘不好好学习,就在仪征闻气味’”。

  据江苏省环保厅2006年对扬州化工园始建的环评批复规定,“扬州化工园区与仪征主城区之间要留足1000米空间防护距离,该距离内不得建设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

  但是,在直线距离500米的金庄组,仍有200多户居民尚未搬迁。

  侯宜中说,现在不断有人外迁,一个人出去就把全家带走。自己走不出去,也要把子女送走。

  统计年鉴显示:仪征城市总人口2002年―2004年三年人口净增5800人,2005年―2007年三年净增900人。
  自揭其短的“叛徒”

  侯宜中以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的身份,开始举报扬州化工园污染问题

  当过军人的侯宜中说,“我是叛徒,哪有自己人揭自己的短。”

  拳头遇上棉花

  针对举报的问题,有关人士分别作出回应,但在侯宜中看来,他们仍是“我行我素”

  侯宜中“折腾”的动静大了。

  今年4月,《中国环境报》记者奉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批示,到扬州调查核实举报问题。8日,报道刊发。

  5月底,新华社记者报道此事,引发强烈反响。侯宜中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是,具体到污染问题的解决,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

  已造成的废气污染是既成事实,侯宜中、环保部门、扬州化工园在这点没有太大争议。

  首要的,是治理气味源。

  侯宜中承认,园区两家主要废气排放企业优士化学、方顺粮油在治理废气排放上有所改进。“比以前好,臭味的次数要少。以前每个月三四次,现在一次。”

  他在举报信中建议:“当务之急是,优士废气不能根本治理的生产线,要立即搬出或停止生产”、“优士应从今年开始西迁,三年时间内让出原址,控制瑞祥发展规模,不得再在此地建设任何新项目”。

  在扬州化工园管委会分管环保的副主任吴汛看来,“优士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有可能西迁。”只是,需要给优士一点工艺改造的时间。

  事发后,仪征环保局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环监大队队长于冰在受访过程中,谈的基本全是优士、方顺两家企业的技术改造细节。

  还有针对工业废水的质疑。

  专门用以处理化工园区工业废水的青山污水处理厂,迟迟不能通过扬州方面的环保验收。

  扬州环保局规划处处长包志高回应,青山污水处理厂未达标的原因,是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5单位,“中国的水系普遍磷超标,含磷洗衣粉害的”。

  他说,造成磷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优士化学新投产的草甘膦项目,目前正投资进行针对性整改。

  态度,也是各方争执的焦点之一。

  侯宜中认为,在行动上,针对举报的问题,化工园与扬州环保局“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吴汛并不认可。她说,侯宜中的举报不是“未果”,而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包括化工园的积极响应。“我们告诉过他,化工园已经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了改进,跟他解释了多次。他举报也没错,(废气)这个事情确实存在。”

  “我不是好事者”

  三年举报之路,侯宜中觉得有点难过,“这已经不是环保部门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了”

  被媒体报道后,侯宜中忙于见记者与各级领导,在端午节,他还与环保部的两位处长见了面。

  他也在不断回顾自己所经历的19次举报,所走过的三年“排毒之旅”。

  第一年,侯宜中觉得他信心满满,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亲自接见,并下派了专门的调查组。

  第二年,坚持,但他没有想到被举报者“一点不改”。

  最后,他“有点难过”,家人朋友都在劝他到此为止。

  其实,侯宜中还有一些多少令扬州感到尴尬、为难的建议。

  “扬农要有选择地迁移,不能整体搬迁到仪征”、“把化工园交给仪征建设与管理”、“扬州不参加化工园区财政分成”、“调低园区级别”。

  “我原本希望内部解决,我不是好事者,(目前)这已经不是环保部门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了。”侯宜中说。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06-09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