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一夫当关 环评风暴集团限批终成空?

    说实话,由于对此前环保总局2005年“环评风暴”及2007年“流域限批”,从大张旗鼓到偃旗息鼓的经历记忆犹新,所以,今年6月11日环保部叫停华能华电等水电巨头的几个大项目,我当时就对结果不太看好。一周后再看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调查,证实“没有哪一座水电站开工后又被环评一票否决的先例”的常识,重温“环保风暴常常来势凶猛,最终结果却不了了之,既不能改变破坏环境的事实,也没有任何人为此承担责任”的传统,心情之灰暗,毋庸赘述。

    不过,在对央视记者深入细致的调查深表敬意之时,也对“与其在事后掀起这样的环保风暴,还不如加快环评的节奏,在水电站开工之前就做出正确的选择”之命题,进行了一番思考。我的结论是,在现有发展模式下,如果环评仅仅是该不该建、能不能建的考量,那么环保部永远摆脱不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地位;加快节奏,也无非是从骑马改成骑摩托,依然会被风车吹翻的。

    其实,把环保部管不住水电巨头跑马圈地仅仅归咎于发展模式,还是不得要领。中国水能资源,75%以上集中在西南。对华能华电们,这并不是水,是几十年流不尽的金银子;对当地政府,更不仅是硬邦邦的GDP,还是各级官员博取更大顶子的垫脚石。况且,西电是要东输的,东部以及沿海地区,飞速的工业化城市化,都眼巴巴望着这些魔术般崛起的大坝。电力是国家发展的血液,不搞水电,就只有搞火电,污染严重不说,煤矿里累累的白骨,其情其景更是惨不忍睹。可以说,从现实的角度,几乎没有人会支持环保部,即使是当地心疼环境被破坏的群众,也在肮脏的富裕和优美的贫穷之间挣扎。所谓发展模式,其实还是发展需求和物质现实决定的选择。

    写到这里,稍有理智的人都该明白,就像面对全球变暖,尽管杞人忧天却又无力回天一样,面对西南的深山激流处处“高峡出平湖”,环保部是无法一夫当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环保部是堂吉诃德的原因。

    既然如此,我们也许要改变对环保部的要求,一味理想主义的奢望,既要经济高速发展,又要青山绿水原封不动,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乌托邦,是没有的。人类的智慧就在于,尽最大可能选择最不坏的结果。具体到西南水电发展,明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套用央视的思考,与其还在该不该能不能的问题上徒劳无功,不如认真核算一下,一座电站破坏多少植被,影响多少流域动植物,折算成真金白银,不折不扣压在有关单位和地区头上。你既然从破坏环境中获利丰厚,那就相应拿出巨额赔偿,确保周边植被和流域生态,以及山体地质灾害的预防。大家在商言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比起破坏了白破坏,只怕有用得多。这样,环保部也许就不用再当那个可笑的骑士了。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06-22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