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 生态优先 调结构 有限有扶

    本周媒体不惜笔墨赞誉着眼大局的环境治理,同时用犀利的言辞揭示污染者获刑的原因所在。环境新闻的热点话题依旧不少:以三江源地区为主的水资源保护成绩裴然;进一步防治黄河水污染的新举措;山东临沂重大水污染事件责任人获刑并赔偿3714万元,引发了众多媒体的评论。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等等都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话题。
  休养生息的大动作
  “大美青海”,人民日报9月7日的头版头条,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青海三江源地区的“大美”风貌,以及当地如何顾全大局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报道语言优美,内容更是震撼人心:报道说,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青海三江源地区,停止一切矿产资源开发,取消对当地政府GDP考核,把生态保护与建设列为主要考核内容,绿色经济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局部的“不经济”,为的是全局的更经济。“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以长江为饮用水源的沿江重要城市的朋友们,恐怕不曾想到,为了所喝的这一口水更加洁净,5.57万名牧民已经或即将搬离家园。”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4年多来,效果日益显现。据“大美青海”报道,这里的沼泽、湖泊面积呈现扩大趋势。据CCTV报道,4年来,青海三江源区近20万亩“黑土滩”变成绿洲。
  “让黄河休养生息”是本周相关媒体报道9月初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时的“主旋律”。陕西日报刊载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讲话:七省区政府在资金投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水资源合理调配、地下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流域上下游地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共同推动黄河流域水质有所好转。但整体水质仍不容乐观。他要求七省区着力落实“让黄河休养生息”各项政策措施,强化环境监管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落实流域水污染防治责任,推动黄河流域水体质量的改善。新华网、新民网、西部网等媒体都转载了这篇报道。
  砷污染案责任人获刑
  山东临沂重大水污染事件责任人获刑并赔偿3714万元,引发了众多媒体的评论。中广网发表了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的观点认为,这个事件归纳来说4个字:“省钱,无知”,导致了重大的环境事件。它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存有排污隐患的企业的环境教育力度和对重点排污企业的防控机制。
  大河网发表署名评论说,这或许也是依法治污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处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对“投毒者”进行严厉的惩罚,让“投毒者付出代价”。
  而新华网发表评论认为,“重判污染责任人体现国家环保决心”,山东省临沂市法院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判决被告共同赔偿国家高额经济损失,就是以现行法律为依据对环保执法“制度困局”的一个突破,无异于公开宣告:污染等于投毒,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明知故犯的污染,与投毒没有区别。这样的突破,对于惩治污染行为,从根本上遏制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扭转环境保护被动的局面,无疑意义重大。
  结构调整有退有进
  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始终是媒体报道的焦点。辽宁日报说,一次签下30多亿元核电和风电设备大单;投资6亿元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的大连,以绿色增长为突破口,加快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产业分外抢眼。
  经济日报在报道张家口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时说,该市通过保存量、做增量、上质量,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有进有退”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好转,“有限有扶”促进了优势产业的提升和区域竞争力的增强。
  工人日报以“遏制‘带血的煤’”为题说,山西省今年推出了煤炭改革新举措,到2010年底,数千“小煤窑”将被兼并,数千名山西“煤老板”将从台前隐退到台后,这是该省煤炭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事变”。
  环保风暴刮向产能过剩和重金属污染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经济观察报说,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已经开始向产能“过剩”和“两高”行业动手。在钢铁大省辽宁,环保部门对小钢铁厂开始了铁腕清理。而在中央层面,多个部委针对新增投资项目和“两高”行业的环保督察正在30多个省区展开。21世纪经济报道说,环保风暴席卷“铅都”济源,有半数冶炼厂停工。
  气候变化中国立场
  光明日报报道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上阐明了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立场: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这一问题。他强调,发达国家应该继续率先量化减排,发展中国家则应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应在减排技术及资金方面援助发展中国家。人民网刊登了专家的观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控排和减排行动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和所需技术,发达国家应履行其承诺,给予及时和充分的援助。经济参考报刊登了专家的观点:中国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谈判时,要坚持发达国家应继续率先量化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原则,要正确评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为我国争取“发展排放”所必需的排放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还报道了联合国报告敦促发达国家转让碳减排技术的消息。联合国报告认为,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年来依靠大量碳排放拉动的工业增长,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富有国家不能转让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最大障碍。
  中国青年报也报道了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穷国、富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应有不同,贫困国家若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应履行其责,不能袖手旁观。
  低碳化避免贴标签
  走低碳化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海外版说,中国必须要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但是近期,中国还离不开主要本土能源――煤炭。因而,我们应立足实际,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深圳特区报说,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虽然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近年来也有所发展,但能源消耗主要结构仍没有改变。要看到中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背景完全不同,低碳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
  经济参考报对走低碳化道路发表了系列报道认为,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当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最有效的途径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实现低碳生活工程尚需政府“穿针引线”。同时,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需防大跃进现象,要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赶时髦、贴标签等现象的出现。
  凤凰网报道了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讲话。他说,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积极地推动交通能源的战略转型。中国政府将在继续支持汽车共性技术的提升、挖掘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潜力的同时,加快实施电力驱动的技术战略转型,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
  此外,本周媒体还在其他方面进行环境报道。金融时报说,新一轮“能源产业革命”亟待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广网说,我国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累计投入220亿元。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09-15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