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景平
太原的汾河,收蓄起从汾河水库放出的清流,水波荡漾,岸树逶迤,形成著名的汾河景区。这个景区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汾河景区下游的河段,却流淌着劣Ⅴ类水质,污水横流,垃圾横陈。
记者近日随三晋环保行采访团溯河而上,在到达汾河景区下端尽头的长风桥附近,看到景区水面被橡皮坝拦截成长长的断面,而断面两边,东西各有一股汹涌的黑色污水,从方形的暗涵洞口喷薄而出,然后,交汇进入汾河河道,朝下游涌去。
那么,汾河景区下游的这两股黑水,又是从哪里流淌而来的?
13股黑水直排汾河
太原日产污64万吨
采访团沿河寻源,在绿色的太原西山万亩生态园脚下,看到了一条长长的黑水河,朝汾河方向奔流而去。
这是一条被称为九院沙河的黑水河。看到采访团到来,河边的居民激愤地诉说:“这里雨天洪水漫流,晴天黑水长流,夏天臭气熏人,冬天污水成冰。”一位老者手里拿着“喝水有利健康”的宣传册发给记者,说:“我每天宣传喝水有利健康,但生活在这样的臭水沟旁,熏也把人熏坏了,还有什么健康?”
记者还看到,去年三晋环保行记者团曝光过的玉门河黑水污染,情形依旧。据太原市环境评估中心主任李吉生介绍,太原市汾河两岸城区共有13条黑水河。除南沙河和北沙河的少部分生活污水经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外,其余11条排污渠的污水都直排汾河。
资料显示,太原市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64.02万立方米/日,13股排污沟渠的污水排放总量为54.86万立方米/日,占城市污水排放量的85.7%;太原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9998.79吨/年,13条黑河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3830.85吨/年,占全部排放量的近80%。超标排放的污染物主要为总氮、总磷、氨氮、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据环保部门监测,2009年前6个月,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严重,均为劣Ⅴ类水质。
6座污水厂棋布汾河
处理量仅为40万吨
记者从太原市提供的材料上看到,太原市日均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为64万立方米,污水设计处理能力为56万吨,实际处理量仅为4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尚有24万吨污水处理不了。
李吉生介绍说,太原污水处理的问题,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缓慢,二是现有污水处理厂未能饱和运行,三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
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告诉记者,太原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已由2000年的7500万吨削减至2008年的2468万吨,减排66.98%。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目前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已经开工,杨家堡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即将开工,城南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正加紧设计,这些工程在2010年相继竣工后,太原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届时污水直排汾河的情况将大大好转。
就太原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来看,当下的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问题,不能按照设计能力满负荷运转,这就形成了一种尴尬状况:一边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进量不够,是典型的大马拉小车;一边是城市污水大量排放,污染汾河。
请市长担任河长
尽快消灭黑河
13股黑水全排到汾河了?不是说汾河两边的污水都进入污水处理厂了吗?这是在上个月生态汾河新闻采访团向太原市政府反馈意见会上,萦绕在太原市副市长荣彤心中的两个巨大的问号。
采访团指出,13条黑龙直排汾河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黑河问题不解决,沿岸百姓的民生问题就没有解决,污染减排任务就难以完成,太原水环境质量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善。太原市政府应尽快制定近期、中期、远期治理规划,尽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尽快解决沿河两岸居民的民生问题。要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奖惩制和否决制,对治理不力的政府第一责任人批评警示、诫勉谈话,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荣彤对此表态:今后要把汾河太原段生态恢复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太原市政府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汾河生态恢复治理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承担汾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任务的相关部门及政府的责任,按月按季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察;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汾河一泓清水流到太原,变成黑河,太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记者团建议,面对13条黑河,太原市市长应该担当起“河长”的责任,必须尽快消灭黑河,杜绝污染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