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河南省环境保护厅际联席会议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采取六项措施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建立更加紧密的环境保护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制定研究流域环境保护重大决策;共同开展流域污染联防和执法检查;共同督导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共同研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共同解决等。二是推行水质预警制度。从明年起,研究实施流域断面水质预警制度。依据河流水质超标程度,对累计2周不达标的予以警告,5周不达标的发出黄牌警告,8周不达标的实施区域限批,11周不达标的否决年度政府环保责任目标。三是推进规划项目实施。今年规划内的治污项目,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80%以上,明年力争完成规划内所有治污项目。今年年底,省环保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对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流域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向媒体通报,并作为资金下达、项目审批、干部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重点水域治理。确定沙颍河、黑泥泉河、涡河、共产主义渠、安阳河、马颊河、伊洛河、沁蟒河、宏农涧河、白河等10条河流为重点河流。实行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年底前在全省推广。确定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丹江口水库、南湾水库、白龟山水库、板桥水库、鸭河口水库、陆浑水库、白沙水库、岳城水库等10个湖库为流域重点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湖库。五是全力保障饮水安全。认真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和《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适时启动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调整工作。今年年底前,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加装围栏,对二级保护区规范树立明显的警示标志。2010年前,完成县城以上21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定。进一步完善全省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为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7个环保重点城市要具备109项全指标监测分析的能力,每个省辖市每年要对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六是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继续扎实开展“两厂(场)建设运营管理年”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加快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数据传输。加强重点行业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按照新出台的13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全省280家相关企业达标排放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对不能按时完成治理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