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一台望远镜,站在50多米高的凤凰台上眺望,眼前呈现的是一幅优美的“水乡”画卷:十几个远近相连的大小湖泊里碧波荡漾、游船如织、鸥鹭翔集,水榭亭阁、玉桥栈道掩映在丛林苇荡中。且不说这里自然人文景观之丰富,单水面之大、之阔就相当两个杭州西湖。
这幅“画卷”就是被建设部命名的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被称为“城市绿肾”,全国上千个大小城市,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可不多――只有30个,唐山就名列其中。更为可贵的是,唐山这个湿地公园不是天然形成,而是由一块“工业疮疤”――采煤塌陷区打造的。
图2:生态南湖--南湖建设者
图3:生态南湖静悄悄
图4:南湖的生态护岸
图5:南湖的制高点--凤凰台门前一瞥
图6:站在凤凰台上看南湖
南湖湿地公园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唐山市区的生态环境,也为这座城市把百年工业文明融入生态文明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中国煤炭第一井”――开滦唐山煤矿的地址,就在南湖公园附近。伴随“第一井”诞生的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的铺设地和“第一台蒸汽机车”的生产地,也在南湖公园区域内。为了保护和科学利用这些近代工业的遗迹资源,开滦在唐山矿区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矿山主题公园――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博览园。与这处矿业遗迹相对应,在它几公里之外,就是当年生产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火箭号”的唐山车辆制造厂原址。如今,这里保留着当年唐山大地震三大遗址之一――唐山机车车辆厂(唐山车辆制造厂)铸钢车间原址。投资5.6亿元、占地630亩,以这处原址为中心建设的“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新近竣工。该公园除保留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还建设了地震纪念墙、科普馆、纪念馆、纪念路、纪念广场、纪念水池,种植了地震遇难者纪念林。长达 500米、高9米的“唐山地震遇难同胞纪念墙”,其黑色的大理石碑体上刻有24万多名唐山大地震遇难同胞的名字,其碑体之大、刻列姓名之多,当属世界之最。
图7:刻有24万多名遇难者名字的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纪念墙
图8:唐山大地震遗址--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原铸钢车间
唐山,将变成“北方的桂林”
“工业疮疤”变成“城市绿肾”,只是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步。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唐山市今年又投资30亿元建设环城水系,准备把整个市中心区打造成全国闻名的“华北水城”。这项工程竣工后,将使唐山中心城区景观蓄水面积达到21.5平方公里,使水系周边近90平方公里的城区居民生活在滨水或近水环境中。
唐山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工业城市,耗水十分严重,城市建设一直缺乏景观用水。南湖湿地公园的出现,给唐山增添了两个杭州西湖面积的景观用水,但如何保住这一“池”来之不易的景观用水,并使它“活”起来,是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南湖通过实地开挖,整个地下水已经全部上来,水位没有问题。但如何找到补给水源,只有通过建设环城水系解决。
从唐山市区穿城而过的有两条河流,一条是东面的陡河,一条是西面的青龙河。唐山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彻底改造这两条河流。届时,南湖、陡河水库这两大“湖泊”将通过陡河与青龙河贯通起来,形成长达50公里的环城水系。
目前,环城水系一期工程――陡河、青龙河扩挖后形成的 “南湖生态渠”即将投入使用。环城水系河道开挖及两岸绿化,不单使南湖的水“活”起来,还将把几十公里的沿途打造成融休闲、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滨水绿色长廊。整个工程竣工后,一枉流动的碧水将把整个唐山中心城区揽入怀中,两河一湖与城区中傲然耸立的凤凰山、大城山山水相衬。人在水畔走、水绕楼边流――唐山,将变成“北方的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