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出现罕见枯水期 橘子洲成高台

    八九月份本是洞庭湖打鱼的黄金期,来自湖北石首的老张却收拾包袱准备回老家。45岁的老张来洞庭湖有21年了,“最近几年枯水期明显提前,但今年更早些。”据不完全统计,洞庭湖水域有八千多名渔民,由于枯水期提前40天,近80%的渔民已提前收网,纷纷上岸另谋生计。     

    本报记者近日在洞庭湖和湘江长沙段实地探访发现,原来壮观的“八百里洞庭”景象,现在已经变成了裂开的湖底、风干的田螺和蚌壳。曾经的水道,已被种上了青菜。     

    渔民转行做鱼贩    

    从南岳坡广场到洞庭湖有103级台阶,根据水痕显示,枯水前水位达到了68阶,但现在湖底大面积裸露,用圆桶做成的浮桥已经深深地陷进了泥里,很多搁浅的船只成了岸上的屋子。    

    来自湖北监利的老邹一家也很烦恼,老邹今年50岁,30年前带着妻子来洞庭湖打鱼,他的三个孩子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今年在家跟着打鱼,结果枯水期提前,“君山那边不能打鱼了,我最近几天才把船挪到码头,每天都去大江(指长江)打鱼,几十斤都很难弄到”。    

    “打了这么多年鱼,没想到要以贩鱼维持生计。”来自湖南华容县的老戴在渔船搁浅后,临时做起了二道鱼贩,从中赚些差价。老戴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最多时一天可捕捞近2500―3000公斤,最少也有1000―1500公斤,“现在的洞庭湖已经没鱼可打”。     

    自8月以来,受洞庭湖流域降水减少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水位一直低于往年同期。据初步统计,城陵矶10月中旬平均水位为22.62米,较同期多年平均水位偏低4.32米,为新中国成立后同期仅次于1959年和2006年的最枯年份。     

    轮渡成了横摆的“桥”     

    在华容县境内,作为长江注入洞庭湖“管道”的藕池河已经基本干涸,在宋市渡口,30米长的渡轮甲板卡在河床的低洼处,两端修起了便道,来往车辆可直接行驶渡河。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过往的车辆每天有300车次左右。近几年,长江注入藕池河的水一年比一年少,汽车渡轮摆渡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去年到今年,每年的摆渡时间只有75天左右,剩下的时间它便只能这样“躺”在河床上。    

    据华容县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张志宏介绍,目前长江水位已经低于藕池河入口处河床高度,江水无法流入河道,同时,长江注入洞庭湖的另外两条河流松滋河与虎渡河也出现相同情况,这也是洞庭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峡水库19日下泄流量是6770立方米每秒,20日达到了8160立方米每秒。”岳阳市防办副主任陈伟力说,虽然增加了1400立方米,但对于“八百里洞庭”只是杯水车薪,从19日到21日洞庭湖城陵矶水位每天都维持在21.62米,直到22日上午8时,水位才回升至21.67米,这是自8月10日水位下跌后的首次回升。

  橘子洲成了高台     

    25日上午,记者在长沙湘江大桥上看到,橘子洲以东已经变成了一股小溪,西边完全断流,偶尔有一些积水,只有几只小木船搁浅在江心。很多市民带着小孩在小水塘捉螃蟹。     

    76岁的彭爹爹从去年开始在湘江的河床上种菜,“夏天水大时把菜地都淹了,今年我从8月份开始种菜,比去年提前了半个月。”湘江里没有水了,彭爹爹和周围的菜农一起在河床上挖了两个很深的大坑,每天从坑里挑水浇菜。     

    据了解,湘江流域9月1日至10月19日,平均降雨量仅24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12毫米偏低78%,加之9月以来多为晴热天气,蒸发量偏大,使湘江干流水量持续减少。     

    10月23日晚8点,湘江长沙站实测最低水位跌至25.01米,再创历史新低。截至发稿时,记者从长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湘江长沙段水位仍然保持在25.04米。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10-28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