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设立第二个“娃娃鱼”自然保护区

 

    新华网兰州11月5日电(记者朱国亮)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了解到,甘肃省政府近日已批准设立甘肃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甘肃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二个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介绍,这一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康县南部的素河、清河、岸门口河、秧田河、三河河、铜钱河、阳坝河、太平河、柯家河等9条河的干流及其支流,区划总面积1024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94公顷,缓冲区面积3261公顷,实验区面积4892公顷。大鲵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因叫声如婴儿啼哭,又被称为“娃娃鱼”。大鲵被认为是比恐龙还早的活化石,是典型原始过渡性动物的代表,对研究动物从水走向陆地的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大鲵一般生活在山区水质清凉、石洞较多的溪流中。甘肃大鲵数量较多,此前甘肃已在该省大鲵主要栖息地之一的文县建立了白龙江大鲵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大鲵加强保护。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11-06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