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晶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的深圳水库,水域面积为60.5平方公里,每年向香港供水11亿立方米,占香港用水总量的70%,向深圳市供水4.93亿立方米,占深圳市用水总量的43%,是深港人民名副其实的“大水缸”。
在深圳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保障深圳水库水质安全是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对此,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圳市环保部门、水务部门全力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日前公布的深圳市第三季度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实施流域截污工程,污水截排至水库流域外
坚决不让东江来水在深圳市境内变坏,这是深圳市的承诺。2001年,深圳市启动流域截污工程。深圳水库流域截污工程是深圳市政府重点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达4亿元,工程全长7075.82米,总控制面积为62.8平方公里,截污流量为每秒25立方米。
2003年,这一工程启用。沙湾、南岭村以及平湖、横岗等地产生的污水,通过新建的地下隧道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了隔断污染的目的,深圳水库的源水水质可达到国家Ⅱ类饮用水标准。
此外,在深圳水库流域还建有南岭、沙塘布、樟树布、大望4个污水抽泵站,铺设污水管道总长33.6公里,主要功能是将大望、梧桐和沙湾3个片区的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道集中收集,并由排污泵站抽排至深圳水库流域外。4个污水抽泵站的设计总抽排能力为3.84万立方米/天,实际抽排污水为3万立方米/天。目前,这一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基本能得到有效收集并截排至深圳水库流域外。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证排污设施正常运行
深圳市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水源办)主管东深供水工程深圳辖区的水源保护工作,并肩负着保障深圳水库水质的职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工作的重要性,水源办承担现场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审批和排污收费等工作,同时还承担沙湾地区排污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
管道巡查员每天都要对流域内的雨污管网及林果场4个雨洪存储池进行巡查维护,及时疏通堵塞管道,严防污水经雨水管道排入深圳水库。仅2008年一年,水源办就疏通堵塞管道1250米,累计检查沙井3330个,清理沉沙淤泥13.1吨。
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雨季行动”面源污染专项检查、深圳水库周边专项检查……一个个专项行动,一项项严格检查,水源办工作人员时刻将保护水源的使命牢记在心。仅今年上半年,水源办就检查企业675厂次,查处违法行为并提交处罚建议30宗。
加强相关课题研究,调整保护区内产业结构
如果说实施截污工程、开展执法行动都只是治标之策的话,那么加强课题研究、调整水源保护区内产业结构可谓治本之策。在水源办的主持下,《沙湾河流域近期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沙湾河流域环境与产业发展研究》等一批课题研究成果相继推出。
“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沙湾河流域水污染的基本状况,理清沙湾河污水出路问题,确定污染控制对策,确保深圳水库水质安全。”水源办负责人在谈到编写这些报告书的初衷时解释说。“抓污染治理就要抓污染源头,治理污染更要标本兼治。”沙湾河位于深圳水库上游,沙湾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对深圳水库的影响不言而喻。
《沙湾河流域环境与产业发展研究》通过分析流域内的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提出要巩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限制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综合成本高的产业,鼓励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进行升级调整。
保护深圳水库,是深圳市保护水质安全的一个缩影。通过不懈的努力,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梅林水库、罗田水库等水库水质为优,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深圳水库、西丽水库、铁岗水库和石岩水库水质良好,符合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