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武义、宋振远、张军
作为西部生态区,如何既保护环境又能富民强市?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一手承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一手实施“绿色产业”振兴规划,营造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引人注目。
统计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个市经济仍保持高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4%,增速在全省位居第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长。
保护环境就是“科学发展”
记者在秦巴山区一路采访,谈及发展路子,沿途县乡干部都提到要做大一个产业:生态旅游。这反映了西部山区干部发展理念的变化。
宁陕县被誉为“秦岭绿宝石”,森林覆盖率超过90%。这个不足8万人的山区县,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仅2000万元。
“一时的经济落后,不妨碍我们制定‘生态立县,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县委书记陈宝伦说,过去不少干部信奉“棒棒一响,黄金万两”,因为穷,砍伐山林成风,一度破坏了生态环境。现在干部群众明白:环境就是生产力。
安康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汉江境内流长340公里,径流出境水量占丹江口水库水源的66%。这决定了安康的环境保护对全国具有一定战略意义。
“但保护环境并非不要发展,关键是如何选择发展模式。”市委书记刘建明说。近年来,市里提出“秦巴风情、汉水神韵、金州美食、绿色安康”的生态旅游开发主题,加快南宫山、秦岭大峡谷等重点景区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使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业完成投资增长48.1%,生态旅游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预计今年入境旅游人次将超过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我们有个目标,就是把安康建成全国知名的山水休闲度假胜地。”市长方玮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