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历史始于1921年,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据2008的《中国水业市场统计分析》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约有1400座,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但处理量的增加仍远远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长。据了解,我国有近1/3的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行,还有部分新建污水处理厂或是以调试为名长期闲置,只是作为“样子工程”应付检查,有的甚至对进污水不加处理就直接外排。进一步调研发现,有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监管、运行、排放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①管网不配套;②浪费处理能力;③氨氮排放严重超标;④运行与排放情况不稳定;⑤缺少在线检测;⑥经费不足造成停运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和污水处理率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根据中国污水处理项目统计分析显示,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的数量仅占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的6%。随着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提高,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设备都需要升级改造。被称为“全国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所有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都要从一级B提高到一级A。
另外,我国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由于当时没有对出水氮磷含量的要求,生物处理工艺主要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及其改良工艺,其主要功能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使经处理的污水BOD、COD达到排放标准,而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率非常低。同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我国已日益严重,为适应国家对氮磷的排放要求,保护水环境,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有必要进行改造。
我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始至终都要有新技术、高科技的保证和支持。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沿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路线和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期国外的技术水平相比依然还很落后,始终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从而影响它们在污水处理厂投标中的竞争力。其中,就污水处理率而言,欧美发达国家都在80%以上,美国、荷兰等国家的污水处理率近些年甚至超过90%。我国的好多污水处理厂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不适当,不符合我国城市污水的“国情”。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绝大多数是照搬国外的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对付单一的污染物效果较好,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水体属复合型污染,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效果就不是很好。我国也有一部分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与国外的几乎在同一水平上,但投资费用十分高昂,这与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借鉴外国的一些好的技术与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适合我国的污水处理工艺。
2、旧处理设施的超负荷运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一些原有的污水处理厂在超设计负荷条件下运行,往往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如何在原有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基础上,通过运行方式的优化,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超设计负荷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通过强化一级处理,去除难生化降解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和无机盐,减轻二级处理的负荷,降低能耗。新建和待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分批建设,以削减单位污染物所需的投资费用、电耗为基准,而不以处理单位水量为基准,近期内考虑采用强化一级处理,经济条件成熟后再缓建二级处理工艺。
实验表明,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基建投资、运行维护费用、占地面积、电耗及人力等方面均远低于传统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而且运行管理灵活方便、处理稳定、见效快、环境效益好,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以较少投资和较低运行费用使城镇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同时也可以减缓国内区域性水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因此,它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各地政府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有效治理区域性水体污染的困难局面,缓解当前我国期待解决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资金情况
2008年7月18日,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近40%的污水处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建好的处理厂只能晒太阳。在安徽省安庆市,已经投入1.98亿元资金、原计划于去年年底建成的全市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因资金问题和厂网配套设施跟不上等原因,至今悄无声息。投资6700多万元、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的宁夏固原市污水处理厂,2004年10月建成,到现在还没有正式运营。湖北省荆州市斥资1.4亿元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自去年6月验收之后,基本没有启动过。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并不鲜见。
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侧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造成污水处理厂建不起、养不起、建的不想建、管的不爱管、用的不想用的局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打破常规,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已不符合现代的市场经济,我们应把污水处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的过程。中水作为一种商品,通过销售中水来取得维系运行的经费,为经营者创造利润和再发展的资本。这样才能调动污水处理的积极性,投资者积极的多渠道融资。扩大资金来源,经营者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寻求最佳方案、提高水质、降低成本、扩大销售,使污水处理持续发展下去。
结论
我国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污水处理业备受关注。目前,我国污水处理业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未来其潜在的市场巨大。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有较大差距,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污水处理率偏低等都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要使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步入快车道,就要对我国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有正确的技术做指导。鉴于我国的国情,我们除了开发、研制出投资省、占地小、效能高、运行管理便捷和运行成本低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还应该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思想,培养人们节约用水的习惯,大力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