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表明: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

    新华网西宁12月13日电(记者王大千)最新监测资料表明,青海柴达木盆地草地覆盖率和湖泊群水域总面积均有所增加,风蚀程度趋缓,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柴达木盆地长期缺乏水资源,植被稀薄,土地沙漠化程度严重,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自2003年以来,青海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采取禁牧、人工增雨等多种措施加强生态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周秉荣介绍,受水源和气候条件限制,柴达木盆地的植被以100公斤/亩的低产量等级草地为主,200公斤―500公斤/亩产量等级的草地只有零星分布。监测表明,2003年――2009年,柴达木盆地100公斤――200公斤/亩的草地面积每年平均增加205平方公里。

    同时,专家应用卫星监测资料分析显示,柴达木盆地9个典型湖泊中有6个湖泊的面积增加,湖泊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据分析,2003年-2009年间,尕斯库勒湖、可鲁克湖、阿拉克湖面积呈减小趋势,年均减幅分别为0.18平方公里,0.36平方公里和0.04平方公里,而哈拉湖、托素湖、小柴胡湖、依克柴达木湖、黑海和尕海面积均呈增大趋势,依克柴达木湖年均增幅最大,每年增2.6平方公里。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12-15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