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探索用“生态”方法治理太湖富营养化

   新华网南京12月11日电(记者孙彬)记者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专家正在探索用“生态”方法治理太湖水质富营养化难题,具有神奇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水葫芦有望从“环境杀手”转变为太湖治理的功臣。

    据了解,由科技部拨款2800万元、江苏省农科院院长严少华领衔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水葫芦安全种养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于2009年4月份开始实施。研究结果表明,只要种养10万亩水葫芦,就可将太湖水质从五类提升为四类,有效解决太湖水质富营养化难题。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用物理、化学、生化办法治理,效果都不理想。相比较而言,采用生物富集的办法效果最好。而在所有生物中,水葫芦吸收氮、磷、钾的能力最强。在适宜的温度下,种养1平方米水葫芦在两三天内便可将1立方米的五类水改善为四类水以下,对水体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测定,种养1亩水葫芦1年可吸收利用水体氮、磷、钾的量分别为120公斤、20公斤和220公斤。如果按每种养10亩水葫芦吸收1吨氮磷计算,太湖中只要种养10万亩水葫芦,就可每年吸收1万吨氮磷,这足以让太湖水质由目前的五类变成四类。    太湖水面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相当于360万亩,种养10万亩水葫芦不会对航运、渔业、生态造成大的影响,水葫芦采收制成的有机肥可解决周边40万亩农田的肥料供应,大大减轻化肥对太湖水体的危害。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9-12-1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