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河与金桥大道相伴,其河床、河滩上的垃圾随处可见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黄珍)作为武汉大道的一段,金桥大道约有3公里路段与黄孝河几乎平行。金桥大道高架桥建成后,经由此道进入中心城区,沿途所见将会是黄孝河这条触目惊心的“乌龙”。景观道路旁,“乌龙”还要酣睡多久呢?
近日,网友在楚天都市网发帖质问“治污5年,10万后湖人何时不再闻臭?”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武汉市人大代表李振高曾当面向市长阮成发提出,随着武汉大道的景观逐步形成,黄孝河的治理已迫在眉睫。
本月5日、18日,记者两次现场探访黄孝河明渠,发现其污染现状令人担忧。
一条城市“下水道”
5日,一场大雪,让武汉气温低至0℃。出后湖铁路桥,离黄孝河明渠还有20多米远,记者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气。
行到河边,眼见是一条灰黑色的“污水沟”,西岸2根排污管正哗哗地排污入河。北行10米,东岸村民的生活污水,也从河滩上迂回流进黄孝河。
石桥村东大门集贸市场旁还有2个排污口,另建有一座厕所,粪水直接排向河中。日月星辰小区对面的排污口,直径甚至超过了1米。沿途探访,记者发现,仅黄孝河明渠部分,大大小小的排污口多达40多个。
在绿色新都小区附近,河两岸有几十间猪圈,猪粪臭味四溢。猪圈背后的河滩上,猪粪成堆。
在明渠出口附近,村民甚至在护岸的水泥上铺土,挖沟储存污水浇菜。两岸护坡上,密密麻麻的菜地更是绵延几公里。
水务部门数据显示,后湖地区每天近10万吨污水,都从黄孝河排出。黄孝河,几成一条城市下水道。
一路无奈诉苦声
18日,气温攀升至16℃,记者再度踏访黄孝河,采访了附近居民,听到的尽是无奈的诉苦和抱怨。
石桥东大门市场卖菜的刘先生说,他在石桥卖菜近10年,但从不让儿子到市场来,“因为这里实在太臭了,怕对儿子的身体不好。”
入住后湖2年的邓姓居民称,每年春夏秋三季,空气中弥漫着猪粪的恶臭,夏天即使气温再高都不敢开窗。
牧畜岭50多岁的曾先生在黄孝河河边生活了一辈子。他说,年轻时,他还曾划船到花桥卖藕、买煤。但上世纪80年代,河床挖宽挖深,水量加大,河水也变得更臭了。
72岁的刘爹爹是一位都市菜农,每天骑自行车到河滩上的菜地来转一转,只当锻炼身体。但“夏天蚊子多得吓人,下午四五点钟得赶紧闪人回家”。
根治要过两道关
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项先生称,黄孝河的治污方案早已出台,即将污水送到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处理,剩余的尾水回灌黄孝河,并与塔子湖交替换水,再来实施净化,将黄孝河改造成亲水河、景观河。虽然一直在努力,但黄孝河5年的治污效果确实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江岸区水务局一高姓负责人称,制约黄孝河治污步伐的原因在于:一是雨污分流系统未建成。目前后湖还处于建设初期,路网还不完善,排污系统没有和三金潭污水处理厂联系起来,后湖每天近10万吨污水只能直排黄孝河,此时强行对河道治污只会造成浪费。二是三金潭污水处理厂要扩容。三金潭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要进入黄孝河,还需另建一条管道。
该负责人同时称,黄孝河治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后湖的基础设施配套量很大,还有工程甚至未能列入今年的计划。
相关链接
黄孝河明渠从后湖铁路桥,沿金桥大道,经岱家山闸,流入府河,最后注入长江,全长约5.4公里。
2005年,媒体报道相关远景规划时称,5年内,黄孝河、塔子湖等,将变成“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