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国务院副总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系物种、平衡自然、保护地球家园。为此,应知版将连续为读者介绍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森林
中国共有森林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中国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栎类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中国森林的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6347种脊椎动物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中国有乔木2000多种、灌木6000多种。由于在新生代第四世纪冰川期,华南、华中、西南广大地区,除局部山地有山地冰川外,大多数山地未遭受冰川影响,从而保存了许多中国特有的孑遗种。
内陆水域
中国内陆湿地主要有沼泽、湖泊、河流3种类型。根据1995~200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国沼泽湿地1370.03万公顷,湖泊湿地835.15万公顷,河流湿地820.70万公顷。内陆湿地鱼类已记录的种类有1118种(包括亚种,下同),
其中鲤形目有824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的73.3%。中国有湿地水鸟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56种。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有31种,占54%;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有记录的为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有50种,占30%。中国两栖动物共有321种;湿地爬行动物有122种,兽类有31种,高等植物约有2276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元)。
海洋和海岸
中国具有丰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包括黄海大海洋生态系、东海大海洋生态系、南海大海洋生态系和黑潮流域生态系。中国近岸海域也分布有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全国湿地调查结果,中国有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594.17万公顷。在中国海域,已记录了20278个物种,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以上。据统计,中国海域鱼类有1694种,头足类有90种,虾类有300多种,蟹类有600多种。中国滩涂生物种类有1590多种,其中以软体动物最多,为513种,次为藻类358种,甲壳类308种。中国浅海大型藻类有744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藻类100多种。
草原
中国拥有各类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面积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高寒草原类,面积1.5亿公顷,约占草原总面积的37.5%。中国天然草原上已知有饲用植物6704种,其中属于中国草原特有的饲用植物有320种。天然草原上还分布着大量有经济、药用等价值的植物资源,如甘草、麻黄草、冬虫夏草、雪莲等。天然草原上繁衍的野生动物达2000多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达40余种。
生物多样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近十几年来,由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增加到目前的18.21%。然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目前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据估计,中国40%的重要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沿海滩涂和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物种受威胁状况 1998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估计中国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哺乳类为23.06%、鸟类14.63%、爬行类4.52%、两栖类2.46%、鱼类2.41%、裸子植物28%、被子植物13%左右。据2004发布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估计,中国野生动植物濒危状况远比过去的估计高,特别是植物的濒危物种比例远远超出过去的估计。近20~30年来,中国海洋底层和近层鱼类资源衰落,产量下降,渔获物组成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 遗传资源丧失情况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丧失十分严重。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农民种植水稻地方品种达46000多个,至2006年,全国种植水稻品种仅1000多个,且基本为育成品种和杂交稻品种。20世纪50年代,中国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达1万多个,到目前生产上已基本不用地方品种了。另外,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中国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现已消失或大面积萎缩。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种~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早在1992年就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选自《201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