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8月4日电(记者 梁爱平)“经过连续多年的综合治理,目前青海省三江源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的张艳得拿出一组统计数字,略显兴奋地告诉记者。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中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黄河以及另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均发源于此,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日趋频繁等因素,青海省水土流失状况不断加剧。”青海省水土保持局局长的张艳得不无忧虑地说,“我们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95032.68平方公里,其中主要以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
为了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2005年,中国政府规划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区主要在青海省玉树、黄南、果洛3个藏族自治州为主体的青海南部高原。
“最位明显的就是黄河源头鄂陵湖和扎陵湖的水量在慢慢增大。”黄河水利委员会玛多水文勘测队队长张红兵说,“去年我们测量鄂陵湖最高水位是4271.36米,今年7月15日再测量,几乎赶上去年的最高水位了。”
记者日前驱车来到了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青海省玛多县。站在附近一个高地俯瞰,鄂陵湖和扎陵湖宛如两颗晶莹闪亮的蓝宝石,系在黄河金链的上端,湖面上不时有鸬鹚划过,为湖水增添了几分大自然的动感。
“鄂陵湖水位上升以后,将原来距离它近20米的公路都淹没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水务局副局长刘言斌指着被淹没的公路对记者说。
虽然治理效果明显,但是张艳得局长依然满怀忧患。他说,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其中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发展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单位面积治理费用较低、标准不高,形不成综合防护体系等问题依然使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