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园艺进社区,杭州市民正在购买盆栽花。 蒙薇夙 摄
今天,随着“万人植树护林大行动”的开始,浙江迎接生态日的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从倡导植树造林开始,发展到生态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历届省委“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从倡导污染治理开始,发展到循环经济,历届省委“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绿色经济之路。
1999年,浙江正式启动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此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
2003年1月,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8月,指导全省生态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正式下发。浙江生态省建设由此拉开大幕。
2010年7月,省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9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浙江生态日的决议。至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省人民共同的意志和共同的目标。
北仑义务植树队签字承诺共同护林植树。 张国坚 摄
北仑:“含绿量”就是“含金量”
今天,在宁波通途路边的海天集团精工厂前,一支上百人的植树队伍忙碌开来,他们有的用铁铲挖土,有的把树植入土坑,有的小心翼翼地浇水施肥。不一会,一条长长的绿化带模样可见。
三年内,北仑境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及河流都将铺上这样的绿色“生态廊”。全区干线通道宜林地段绿化率达100%。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发展生态,就是发展经济。”北仑区相关负责人算了笔生态账。44棵树可吸收掉一辆普通轿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3.2万公顷的人工林在一年中大约可以“吃掉”一个20万千瓦的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碳。北仑经济以临港大工业为主,去年一年排放二氧化碳量达3000万吨,植树造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北仑区委、区政府2010年初就作出了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的决定。该区还编制了《北仑区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一心、一岛、三区、多廊”的森林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格局。
植树造林,北仑把“森林”带到百姓身边。站在北仑的高处眺望,长江路、明州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绿色的带子,明快地舞动;明州路两侧,整齐排列的小区住宅楼也被一片错落有致的绿树包围着。珍贵的生态林、强壮的防护林、轻便的绿化林把北仑紧紧包裹在一片绿意盎然之间,层层叠叠,绿色浓郁得化不开。
一年多来,北仑“创森”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7.9亿元,完成项目336个,新增绿地547万平方米,改建绿地521万平方米,新建林步道92公里。如今,全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8.9%,城市建成区林木覆盖率3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5平方米。
“建好”,更要“护好”。北仑区组织起一支309人的护林员队伍,每天巡查在各个山头,防止乱砍乱伐,确保用火安全。为了能让树木获得更多的阳光、长得更加茁壮,很多林场的工作人员还经常义务上山清理杂草、小灌木,同时在树木稀少的山上补种一些易于成活的小树苗。每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专业的工程队伍还要上山防治松材线虫病。
一片春色,给老百姓带来了休闲生活,亦带来了经济效益。湖泊静静地环抱着碧翠山峰,奇峰怪岩、森林野花、飞瀑野溪、古木名刹、山村农家浑然一体,人若山中行……环境美了,来北仑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农民的腰包鼓了。目前,全区共有不同规格的乡村旅游点近20个,拥有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5家,形成了以都市农业园区为核心、沿海沿山为两轴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开发新格局。
嘉兴市石臼漾湿地公园风景如画。 陆金泉 摄
开化:护绿母亲河源头
钱江源头,阳光透过树叶,洒向大地,微风拂过,吹起淡淡的清香。今天一早,开化县3000多干群在18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以及国有林场、林业局森林经营示范场共22个点上同时展开森林抚育。
杉木是开化县的传统树种,也是商品林的主要树种。如何提高森林效益是开化人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课题。多年的实践让开化人在“种”“管”并举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全县上下把森林抚育作为提高森林质量、提高效益的主要措施来抓。
在县林场十里铺林区,林场工作人员和当地的农民,手拿砍刀,正在割灌除草。林场工作人员唐金根告诉记者,开化林农的抚育管理已从过去的“七月挖金、八月挖银”的全年一次抚育变为一年两次抚育,第一次抚育在六月份,主要劈去春季杂草,腐烂后作为林地基肥。第二次抚育在九月份以后,劈倒的杂草作为林地覆盖物,提高幼树、幼苗的抗寒能力和预防病虫害发生与蔓延。
在齐溪镇江源村公益林里,林农们正把杉木上的枝杈锯掉。随行的林业局技术员汪良义说,这叫间伐,主要是解决幼林密度大、生长受阻的问题。5年间,全县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5.2万亩,幼林抚育8.5万亩,中幼林抚育间伐12万亩,建设杉木大径材基地3.2万亩。
22509亩杉木用材林,通过一年抚育间伐,获得木材38202立方米,直接收益1948万元,加上林分质量提高后的预期增收1013万元,5年后亩均可增效上千元。这是开化县2006年实施杉木中幼林间伐抚育和大径材培育工程建设后,做出的效益评估。
在岙滩,记者看到,林农们的抚育方式又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在挺拔的树干下,他们深挖施肥。据了解,这里培育的是杉木大径材,也就是到主伐时出材径阶达到22cm以上的木材。全县规划十年内建设45万亩,占杉木林总面积的30%。密度和管理控制主要是按有关技术规程适时开展抚育间伐和深挖施肥,确定最佳密度、改善通风透光和林地理化环境。25年后实施主伐时亩均出材量可超过25立方米。这项工程被列入浙江省十大“兴林富民”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点。
安吉:美丽乡村且绿且富
梅雨季节,绿意正浓,6月的安吉正是植树好时节。今天上午,安吉县领导、各机关部门负责人及当地群众一起来到西苕溪边,参加“迎浙江生态日――护林植树大行动”的义务植树活动,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和“保护西苕溪、建设美丽乡村”活动。
尽管近日来雨水连绵,植树点附近的地面泥泞难行,但挡不住大家植树的热情。刚下车,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展现在眼前:大家正将一棵棵广玉兰、水杉、雪松、香樟树等乡土树种植入刚挖好的树坑,然后铲土填坑、挥锹培土、提水浇灌,每道工序都做得十分认真。
“今天我们正在沿溪种植的这块地,足足有1公里长,以前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特别荒凉,植树后这里就成了一条风景线。”植树间隙,安吉县环保局的程科长告诉笔者。
经过一番紧张劳动,一排排新栽下的树木昂然挺立,在暖风中展现出蓬勃生机。
安吉县是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唯一的“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县林地面积为19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1%,植被覆盖率达到75%,境内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是长三角地区的天然绿色氧吧。
安吉现代林业的大力推进,为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也给全县农民带去了丰厚的经济收益。2010年,安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02亿元,人均GDP突破4万元,而森林旅游收入占到了全县GDP的20%。农民人均纯收入12900元,森林旅游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过4000元,占到了其纯收入的35%,其中林业为农民增收占60%以上。
嘉兴:城里亦有草长鹭飞
白鹭在水面低飞,小鱼在水中嬉戏。今天上午,100余名来自嘉兴市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青年团员代表在嘉兴市石臼漾湿地公园里纷纷签字宣誓,表示今后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湿地资源,通过节约用水来保护嘉兴水源。
嘉兴市石臼漾湿地公园地处市区,因为公园内水面辽阔、花草清新、凉风习习,燥热的天气仿佛被拒在了公园门外。因此,今天不仅有参加活动的青年团员代表,还有很多前来休闲参观的市民。
尽管不少市民经常来逛石臼漾湿地公园,但对湿地的了解却很少。今天湿地公园小山坡的长廊上,湿地知识展板明显吸引了市民的驻足。嘉兴市水务集团的小伙子周群说,他经常和朋友来这里玩,只是今天才知道,湿地原来可以称为“大自然的肾”,和海洋、森林一起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嘉兴的水、环境、空气,原来都与这个湿地公园有关系哦。”
嘉兴地处平原水乡,但水质性缺水的状况比较突出。嘉兴以人工挖建的方式,在城市取水口的上游,建成了石臼漾生态湿地公园。嘉兴市水务集团水利投资公司总经理张荣斌介绍说,石臼漾生态湿地公园经过三年的发展,监测数据显示,饮用水源流经该湿地后水质总体上提高了,有效地发挥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环境等多种功能。这座城市里的湿地公园,不仅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如今也成为嘉兴市重要的生态系统。
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龙泉市民对野生动物标本很感兴趣。 鄢鸣 摄
龙泉:野生动植物有了新乐园
一大早,龙泉市原市政府门前就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科学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摊位前,云豹、宽尾凤蝶、云斑天牛、南方红豆杉等上百种平时难得一见的本土珍稀野生动植物、昆虫标本,格外引人注目,让人大开眼界。
珍稀植物展板前,年轻妈妈汪敏正给四岁的儿子讲解植物知识,“这叫水晶兰,在神话故事里把它称为可以起死回生的仙草,它对环境要求可高了。”
看着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 86岁的周月明老人眼中满是亲切。周月明告诉记者,展出的云豹、穿山甲、厚朴等动植物标本他都看到过,不用看标示也能叫得出名字。“龙泉环境好,才有这些千千万万不同样的动植物。”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近几年,龙泉市每年以各种形式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成效显著。龙泉市民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气氛浓厚,引得各种珍稀动植物竞相到龙泉栖息、繁衍。
目前,龙泉市已知野生脊柱动物有29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6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6种,重点保护动物种类占全省76%;有昆虫1300多种,已鉴定682种;高等植物1800余种。(李孟龙 张国坚 陈醉 毛广绘 朱建平 秦军 叶松 王雪尧 李茸 鄢鸣 聂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