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生态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华社贵阳10月16日电(记者周芙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贵州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说,根据贵州省林业科学院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结果,贵州天保工程区森林平均每年涵养水源总量达355亿吨,减少土壤流失约8505万吨,净化二氧化硫约93万吨,滞尘约13234万吨,吸收二氧化碳约5851万吨,释放氧气约4307万吨。

  天保工程的实施还使工程区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扩大,贵州特有的国家I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从实施前的750只左右增加到850只左右,黑叶猴从650只左右增加到730只左右;珙桐、银杉等国家I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1998年,贵州开始天保工程试点,2000年在长江流域的8个市(州、地)、70个县(市、区、特区)全面启动,通过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调减木材产量、开展公益林建设、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等措施,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保护和培育了森林资源。

  据调查统计,工程区森林面积增加2400多万亩,木材蓄积量增加1.31亿立方米,乔木林蓄积量平均每亩增加1.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单位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同步增长。

  今年,贵州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实施范围扩大到73个县。到2020年,在严格管护好工程区6596万亩公益林和国有林的基础上,贵州将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440万亩,国有中幼龄林抚育161万亩。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中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的生态恶化的现实,中国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的重大决策。工程实施范围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完)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1-10-17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