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随着开发建设强度加大,海岛生态的脆弱性时刻提醒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立省,强化全民生态自觉,实施可持续的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责任。
1
大力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
植树造林既是绿化美化,优化生态环境,也是增加森林碳汇,拓展发展空间。要加快制定和实施绿化宝岛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民参与,在路边水边、房前屋后植树造林,巩固天然林和海防林保护建设成果,打造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城郊湿地公园,营造全岛天然大氧吧。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种树,优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果树,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到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森林总碳储量超过6000万吨,各市县城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空气清新、四季花开的绿色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
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岛
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加大对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水泥、林浆纸、石化等产业的循环经济,推广“养-沼-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洋浦、昌江等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电、气电、核电、户用沼气和工业沼气、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适度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在全省公共领域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普及新型节能照明灯具,建设绿色照明示范省。普及太阳能建筑技术应用,建设绿色建筑示范省。推广新能源汽车,海口、三亚的出租车、公交车要率先普及,建设绿色交通示范省。在旅游度假区推广冰蓄冷区域集中供冷。到2016年末,力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城镇新建住宅建筑70%以上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3
严格依法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坚持上项目决不降低环保门槛,开发水平不高,宁可不开发,也决不为了一时的经济指标而破坏生态、失掉长远发展的本钱。依法依规、严格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生态核心区、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在严格保护热带雨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开发森林旅游,积极拯救海南长臂猿、坡垒等濒危珍稀动植物,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入侵。运用价格等综合手段严格控制地下水、地热温泉开采,坚决禁止乱挖滥采矿产资源。进一步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建设,提高运行管理效率,项目开发到哪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就要跟进到哪里,到2016年全省主要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加大对五大河流域的保护。强化大气、水体等生态要素的监测,规范建立细颗粒物
(PM2.5)和臭氧(O3)等重要指标定期公布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核安全与辐射监管及应急处理机制。开展对全岛环境负荷的评估,合理确定中心城镇人口、车辆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容量。
4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加强全民生态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广泛开展绿色景区、绿色酒店、绿色工厂、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层层落实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核心区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保持环保投入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环境产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企业自主减排。加强生态立法,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绿色”字眼凸显发展理念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侯小健
报告解读
“绿色家园”、“绿色银行”、“绿色低碳岛”、“绿色照明示范省”、“绿色建筑示范省”……在党代会报告有关生态建设的章节中,就先后出现了11个带“绿色”字眼的词。由此凸显了省委、省政府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省,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开启绿色崛起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中央赋予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之一。这是国家赋予海南的重任,也是对海南生态省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报告提出了绿化宝岛、建设绿色低碳岛等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四大路径。
坚持生态立省,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这是800多万琼岛儿女为之奋斗的目标。
绿化宝岛大行动写入党代会报告
“大力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被作为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写入了党代会报告,提出到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森林总碳储量超过6000万吨。
森林,是海南优良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海南的青山绿水,它们的储碳能力是一种新的资源,新的生产要素。
绿化宝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去年底召开的2011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大张旗鼓实施“绿化宝岛”行动的号召。全民动员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既能提高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又能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打下重要基础,同时还能增加森林碳汇,为明天上项目预留环境空间。正如罗保铭同志所说,将来谁拥有排碳权,谁就拥有发展权,海南森林碳汇越多,发展的主动权就越大。
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岛是海南发展必然选择
“绿色低碳岛”是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抢眼的词。
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岛。
这是海南秉承低碳、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海南“绿色低碳岛”品牌的重要举措。
眼下,绿色、低碳、包容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是加快海南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选择。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大力发展并推广清洁能源是海南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题中之义,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在海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眼下,海南正致力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正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项目。
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正风生水起,太阳能热水系统和节能灯普及也已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海南将组织实施绿色照明示范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省、建筑节能、节能产品惠民等10大节能工程。2011年,正式启动绿色照明示范省建设,提出用2到3年时间,使主要旅游区、风景区、开发区、交通主干道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照明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五年努力,将海南建成绿色照明示范省。
我省也已确定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将海南建成一个以旅游休闲低碳产业为主体,以低碳能源为载体,引领国际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文明健康的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区。
上项目决不降低环保门槛
报告特别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上项目决不降低环保门槛,开发水平不高,宁可不开发,也决不为了一时的经济指标而破坏生态、失掉长远发展的本钱……
这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保护生态的决心和鲜明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就是底线。
海南生态之美让人称羡不已。正如罗保铭同志所言:海南如果没有阳光沙滩、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海南就没有卖点、没有看点、没有吸引力了。
一方面,海南良好的生态在全国来说,是稀缺资源,弥显珍贵;另一方面,作为热带岛屿省份的海南,一旦生态遭受破坏,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了,海南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罗保铭同志反复强调,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怎么强调、怎么为之付出都不为过。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
保护和发展好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热带自然环境,是海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为全国人民肩负的一份责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国际旅游岛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奋力开启绿色崛起新篇章。